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4-11-09 09:02
病情分析:你好,怎样判断乙肝传染性: 乙肝的发病呈家族或单个散发,先天或出生时感染者,一般病毒携带往往呈慢性甚至终身携带,后天感染者的一般很少发生慢性乙肝。从这个角度看乙肝的传染性主要是针对家族成员以及血液,血制品,手术,外伤等情况而言。一般接触几乎不会导致HBV感染而引起慢性乙肝。绝大多数的正常人,接触HBV后,体内都有正常的免疫临视系统及处理系统,病毒侵入体内,可及时被发现并于以清除,这样一个过程,大多数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和完成。如果出现以下几情况,均可以为HBV处于高传染期。 1,乙肝“三对”(HBV五项指标)检查时出现大三阳的情况,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同时阳性,这是HBV经典组合模式。其中E抗原阳性是HBV复制的直接证据,这种情况出现,表示体内有HBV复制,传染性强。(分为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乙肝前S1抗原) 2,乙肝“三对”检查,出现小三阳的情况即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时阳性。同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呈阳性,说明HBV有变异情况发生,虽然E抗原为阴性,但及HBV-DNA却为阳性,足以说明HBVAB处于复制状态传染强。 3,乙肝“三对”检查,出现表面抗原,核心抗体为阳性,甚至于只有核心抗体为阳性时,HBV-DNA检测仍为阳性,这依然反映HBV仍处于复制状态,传染性强。 4,乙肝“三对”检查,只有核心抗体为阳性,但核心抗体的免疫球旦白M(抗HBCIGM)为阳性,也说明具有传染性。 5,
“三对”检查,全部为阴性,但是肝功能异常,进一步检查HBV-DNA或抗HBCIGM为阳性,也可说明HBV仍具传染性。 6,如果血液HBV检查没有发现阳性指证,但及肝功持续异常,经肝组织活检,发现HBV E抗原或核心抗体为阳性,仍可说明乙肝有传染性,衡量乙肝是否传染的最重要指标是HBR-DNA和E抗原,无论什么情况下,只要这两项呈阳性,就可认为,具有传染性。 7,针对乙肝的检测,患者还需要进行“乙肝病毒变异检测”,很多乙肝患者长期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考虑病毒是否已经产生变异,造成耐药,防止盲目治疗
乙肝病毒几种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接触可传播(8张) 通过以下途径传染易感者。 1.血液或血制品:其中医源性感染占首位。注射器的针头、手术器械,尤其是输血和血制品,可使乙肝病毒侵入体内。所以主要途径是“病从血入”。 2.母婴围产期传播:母婴传播是HBSAG家庭聚集性的起因。母亲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尤其HBEAG(+)和HBV-DNA(+)时婴儿受染十分常见。 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目前已明确HBV存在于唾液、汗液等体液中,可能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HBV。主要发生在家庭内或公共场所,亦可发生在学校、工作单位的集体宿舍。 4.性接触亦可可能传播乙肝,但不会经呼吸道传播
1.休息 在病情活动期应适当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至静止期可从事轻工作;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达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正常工作,但应避免过劳,且须定期复查。 2.中药治疗 可因地制宜,采用中草药治疗或中药方剂辩证治疗。急性肝炎的治疗应清热利湿、芳香化浊、调气活血。热偏重者可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或龙胆草、板兰根、金钱草、金银花等煎服;湿偏重者可用茵陈四苓散、三仁汤加减。 3.营养应进高蛋白饮食 热量摄入不宜过高,以防发生脂肪肝;也不宜食过量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 4.抗病毒药物治疗 干扰素诱导剂 聚肌苷酸:聚肌苷酸(聚肌胞。Peoly I:C)在体内可通过诱生干扰素而阻断病毒复制,但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较低。一般用量为2~4mg肌注,每周2次,3~6个月为一疗程;亦有采用大剂量(每次10~40)静泳滴注,每周2次者。对HbeAg近期转阴率似有一定作用。无副作用。近又合成新药Ampligen(Poly I:C12U)是一种作用较聚肌胞强大的干扰素诱生剂。
意见建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