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紫菜食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晋代,左思在《吴都赋》中提及的“纶组紫绛”就可能暗示了紫菜的存在,吕延济注解中的“紫”被推测为北海中的海草。唐代的《集异记》也记录了紫菜的采集情况。到了元代,“南澳紫菜”已经开始对外出口,显示了其在当时的地位。
明代时期,紫菜被视为福建美食的一部分,被《五杂俎》列为与荔枝、蛎房、子鱼并列的“四美”之一,而《随息居饮食谱》更强调其“和血养心”的营养价值。紫菜在福建的普及和喜爱可见一斑。
大约三百年前,福建地区就已经采用洒石灰水或放置竹帘等方式进行紫菜的繁殖,使得这种海藻的食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内地。这一技术的发展为紫菜的大量生产打下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解决了紫菜孢子的来源问题,这标志着人工养殖紫菜的科学方法正式诞生,为紫菜产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坛紫菜,俗名紫菜、乌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可人工栽培的海藻。 坛紫菜历史悠久,最早因福建省平潭县主岛海坛岛而得名,早在宋朝太平兴国三年就被列为贡品,目前福建、浙南沿海多有种植。坛紫菜味美价廉,资源丰富。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品位极高的营养保健食品,素有“营养宝库”的美称。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