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彩画,古称丹青,唐代又称重彩,近代演变为工笔重彩。"中国重彩画"这一称呼恢复了其传统内涵,它本是中华绘画的起源,曾在唐代占据画坛主导地位,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然而,自宋元以后,文人水墨画逐渐成为主流,重彩画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尽管有赵孟頫、陈老莲等大师坚守,但其弱势态势已成定局。历史的变迁影响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如南宋的半壁江山、元朝的蒙古政权、明清时期的异族侵扰,都导致了重彩画的式微。
中国重彩画的延续,得益于非文人画系统的民间绘画的传承,如敦煌壁画、永乐宫道教壁画等,它们跨越千年,逐渐得到艺术界的认可和重视。重彩画与水墨画并列为中华绘画的两大支柱,共同构建了中国画的丰富多彩。中国重彩画源远流长,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融合了文人画和民间绘画的精华,尽管在某些时期显得弱势,但其生命力顽强,从未在美术史上消失。
20世纪80年代,蒋采萍先生在*美术学院主持工笔画室时,发现在使用的颜料上,现代工笔重彩画存在缺失。他认识到,真正的"工笔重彩"需要传统矿石颜料和技法,而敦煌壁画等瑰宝不应在现代失落。他提倡年轻画家去日本留学,以学习日本保留的中国重彩画传统,并通过亲身考察,认识到日本画家在传统与现代结合上的成功,以及中国重彩画在日本的发展。
中国重彩画的发展需要体系化的保障,既要有源头的传承,又要有完整的构图学、画材学等。蒋采萍先生自1998年起举办中国重彩画高级研究班,致力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期推动这一艺术形式的完善和传承。他坚信,将中国水墨文人画的哲学美学与民间绘画的质朴自然相结合,将开启中国重彩画的新篇章。
女,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河南开封。1985年毕业于*美术学院,1959年后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1962年后任教于*美术学院,现为该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工笔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