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作为替代耳蜗感受声音的“电子器官”是如何帮助耳聋患者恢复听力?
人工耳蜗是仿生学“替代”人类耳蜗感音器官的一种电子装置。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与器官移植手术有着相同的手术目的,即:恢复病损器官的功能。但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又不同于器官移植术。首先,人工耳蜗植入术不需要摘除病损的器官(如:耳蜗),相反,手术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耳蜗结构,才能使植入电极发挥最佳的听觉效果。其次,人工耳蜗植入体不会发生排斥反应,因此,术后无需服用免疫抑制剂。因此,人工耳蜗被认为是一种“替代”耳蜗”感受声音的“电子器官”,主要用于帮助助听器效果不好或者无效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建与恢复听力,从而达到学习语言、欣赏音乐,生活交流的目的。
人工耳蜗如何产生听觉?
首先,人工耳蜗将外界声音(声波)转换成对人体安全的类生物电的电脉冲信号,通过人工耳蜗植入的电极将此电脉冲信号传入到内耳(耳蜗)并刺激耳蜗中不同位置、不同频率的听神经纤维;其次,听神经受到电脉冲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通路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最后,在大脑的综合分析与处理后形成听觉。
人工耳蜗如何重现声音的不同频率?
由于耳蜗中不同部位的听神经与声音的频率相关(见示意图),如,耳蜗底部接收高频声音(如小鸟叫声),耳蜗顶部接收低频声音(如狮子的吼声)。现代人工耳蜗能够提供70-10000Hz频率宽度的声音,因此,能够让患者产生良好的听觉识别,如500-3000Hz人们平常生活中交流的言语声、更低频的元音音调、更高频的疾风等自然界声响以及频率范围宽阔的乐器声等都能得到更好的识别。借助于人工耳蜗,患者可以听到周围所有频率的声音。如果早期植入,大部分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听懂语言、学习交流和工作。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