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国,而佛教最初的发源地就在距瓦拉纳西有200多公里的菩提加雅(Budhigaya)。2500多年前,印度北方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29岁,出家开始苦修而不得其所,35岁那年,他在一棵菩提树下徘徊了37天,终于恍然大悟,悟出了佛学真道,那个地方后来被称为菩提加雅,而那棵菩提树下他徘徊留下的脚印也成了一朵朵莲花。传说中的那棵菩提树早已在伊-斯-兰教统治印度的时期被当柴木砍伐了,但从那树上压枝而成活的新菩提树目前还在斯里兰卡枝叶茂盛。悟道后的王子来到了距离瓦拉纳西16公里的鹿野苑,向跟随他出家苦修的五个侍卫开始了他首次传教,五位同伴被他悟出的道所征服,拜他为师,从此,佛教有了成道的佛陀,有了教义,佛教诞生了,王子成了佛祖,有了另一个2500年后我们熟知的名字——释迦牟尼。此后,佛祖和他最初的五个弟子,在印度开始传播佛教的教义。因为佛教具有其他宗教没有的三项基本原则:知识、仁慈和平等,因此在当时印度的低“种姓”中开始迅速传播,并最终传遍世界。虽然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现在印度以佛教为宗教信仰的人口可能只有1%。历史的变迁总是伴随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全面清洗和灭绝性毁坏,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强盛,终于使这个佛教的发源国,已经很少能见到佛教的遗迹了,而瓦拉纳西附近正是这些不多的遗迹的集中地。
印度对菩提加雅和鹿野苑佛教发源地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中国唐朝的名僧——玄奘。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8月),玄奘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西行的征途,到达佛教发源地印度,在这里他讨教佛学,遍访佛家古迹。贞观十九年,他返抵长安,已经五十岁。受到唐太宗接见,太宗对玄奘描述的西域风情极感兴趣,命他写一本游记,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不仅记录了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而且对佛教的名盛做了详细记载。因为印度几乎没有成文的历史记载,一度无法发掘作为佛教发源地的所在,最终凭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详细描述,在英国考古学家的帮助下,得以重新发掘出了佛教遗迹,找到了大量宗教文物。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