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人的姓氏多有格的变化,以“斯”结尾的大抵是主格,其他格,如宾格、呼格或从属格,则通常很无斯。
世界杯是个大舞台,五花八门的球员名字及其各种译法,也呈现出其背后的多彩文化。
如果有位香港朋友写信给你,就谁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球员咨询你的意见:是美斯呢,还是基斯坦奴朗拿度?你多半会很晕,及至弄懂所指乃梅西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你会不会以头撞墙?
中国的体育媒体一贯乐于将复杂的外国人名本地化,所用的办法不外两种,一是只用其名甚至爱称,一是将姓氏腰斩。中国联赛曾经出现了许多谢尔盖或萨沙(*人对亚历山大的爱称),可这些名字如此常用,搞到最后,观众往往弄不清是哪个队的谢尔盖。至于腰斩,则已呈泛滥之势。米卢(米卢蒂诺维奇)之后,又有范尼(范尼斯特尔鲁伊)、伊布(伊布拉希莫维奇)、贝巴(贝尔巴托夫),以及奇怪的小小罗或C罗(基斯坦奴朗拿度),源源不断。只叫小名或腰斩姓氏,皆不合礼仪,轻者说过于亲近,让人起腻,有失尊敬,往重了说,则冒犯了姓名权这一基本*。
欧洲媒体也有将外国人名本地化的做法,但文艺小狗可以改名,对大活人下手还是比较慎重,一般也就是发音上的变通。于是,法国人旺热到了阿森纳(阿仙奴),便被英国电视台叫做“温格”,发音不同但拼写完全一致。葡萄牙人若泽·穆里尼奥到了切尔西(车路士),则成了“周瑟”(周警官),不知若泽今年到了皇家马德里,会不会成为西班牙语里的“何塞”呢?
英国再怎么自绝于欧洲*,电视主播也不至于像中国同行那样,把上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前锋西尼奥里称做“西格诺里”。对法国球员,他们有时也少做变通。比如对前锋亨利(Henry),便依法语习惯,滤掉了他姓氏中那个不发音的H,成为“昂瑞”。但是对中场大将里贝里,还是按英语发音“蕊拜蕊”来。我女儿学法语,她念出的里贝里活像“黑白黑”,也不怎么好听。
英国主播们可能懂一点法语或意大利语,但显然对汉语拼音一窍不通。孙继海和李铁到了英超,就成了“三继海”和“李太”,遇到更无知的记者,还会上来叫你“太先生”。
法国人对法语珍爱得要命,但海峡对岸的英格兰队长杰拉德,还不至于成为他们口中的“热哈赫”,惟有遥远的中国仍显陌生。还是由于那个不发音的H,以及法语的连读习惯,上海始终是“山盖”。
回到我们前面说起的那位香港朋友,那些译名只是在纸上看似古怪,其实若以广东话念出来,也便与原音相去不远。问题只在于汉字不是表音文字。淮南的名字到了淮北,味道就大不一样了。但表意的汉语也别有一番滋味,身高两米的英格兰前锋克劳奇,香港译为“高治”,有身高才有治空权,这不正与他“高佬”的爱称产生了奇妙的呼应吗?
世界美如斯。加油吧,美斯!或梅西。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