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棅生于元惠宗至正十年,卒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享年七十四岁。自幼性情淳厚,敬重父母,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尤其擅长作诗、书法和绘画。
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高棅结交了陈亮、王恭等文人学士,与郑定、王锡等文士共同饮酒赋诗,与林鸿、陈亮、王恭、郑定等十人合称为“闽中十才子”。
永乐二年(1404),高棅以平民身份被推荐进入京城参与纂修《永乐大典》。他担任翰林院待诏。永乐六年(1408)十二月,《永乐大典》编纂完成,部分编纂人员返回家乡,高棅则留在翰林院,并在永乐十年(1412)晋升为典籍。永乐二十一年(1423),高棅在南京官舍去世。
高棅的一生,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成为了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参与国家文献编纂工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高棅的作品,如诗、文、书、画等,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也有细腻婉约,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书法作品,以其流畅的线条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绘画作品,更是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展现了高棅在艺术领域的深厚造诣。
高棅的文学成就和艺术贡献,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文坛树立了典范。他的故事和作品,将继续激励和启迪着后来者,成为文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宝贵财富。
高棅(bǐng)(1350—1423)字彦恢,后改名廷礼,号漫士,福建长乐人,闽中十才子之一。永乐初以布衣征为翰林待诏,迁典籍。论诗主唐音,所著《唐诗品汇》为明初诗歌复古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评论著作。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