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40多个。
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
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
扩展资料:
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介绍:
1、齐国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
疆域为位于今天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公元前1000年前,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2、晋国
晋国(前1033年—前349年),周朝的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
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
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覆灭。
3、宋国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 宋氏。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
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114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
春秋时期,齐国内乱时,宋襄公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后,宋国国力受创。
宋景公时期灭曹国,国力渐盛。战国时期,宋康王“行王政”,实行改革,宋国强盛起来。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三国瓜分宋国领土。
4、陈国
陈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出土金文资料作敶。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周朝诸侯国,国君妫姓,是虞舜后裔。
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大姬)嫁给了从商投降后担任周文王陶正一职的遏父之子妫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
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妫满史称胡公满、妫陈公或陈胡公,成为胡氏与陈氏的得姓始祖。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是今天的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一部分。
从公元前1046年妫满受封起 ,至公元前478年陈湣公被楚惠王所杀为止,陈国共历25世,起延续568年,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
5、郑国
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国,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民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国君为姬姓,伯爵。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到虢郐之间(今荥阳市东京城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
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4君(有争议),公元前395年,建都郑(今河南新郑),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郑国名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名人列子淡泊名利,创造了《列子》这一恢宏的史诗。
郑国是千乘之国,战国初年被韩国所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