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对外贸易*可归纳为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大类型。所谓自由贸易*是指国家放宽或是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对本国进口商品不给予特权或优惠,使商品能自由进口和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是指国家采取各种*进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国外商品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即奖出限入。一个国家选择哪一种对外贸易*,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其在国际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的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实行的贸易*会不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实行的贸易*也不会相同。 从建国到1978年期间,根据当时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实行的是国家管制的封闭型的保护贸易*。这种封闭型贸易*实质上也就是过度的保护贸易*,对保护的对象不加正确选择,没有明确的保护期限,因此,这种*存在不少弊端:
(1)不利于中国工业的进步。在高度保护*上成长的民族工业,犹如温室中的花朵,成本较高,享受特殊的优惠待遇,无竞争压力,难以形成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
(2)容易致国内资源的低效率配置。由于受保护的产业或企业享受各种优惠,国内资源会争相流入这些低效率的部门;
(3)失去了参与国际分工,获取比较利益,充分利用国际生产力的机会。总之,这种*使经济的内向程度加深,经济结构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大,延缓了工业化的速度。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英明决策,原来的封闭型的保护贸易*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改革势在必行,由国家统制下的封闭型保护贸易*转变为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的保护贸易*。开放型的保护贸易*是对外贸易活动由国家统一领导、控制和调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使对外贸易高速发展,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在进口方面,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吸收外资作为战略重点,同时,适当进口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所需的生活用品和物资。在出口方面,根据我国的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利用中国自然资源的优势,扩大矿产品、耐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的出口,努力把初级产品、粗加工制品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出口。总之,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是与改革开放的*相一致的。随着出口贸易*开始走向自由化,高度,这种高度保护的进口贸易*已不能适应我国参与多边贸易活动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形势。因此,从1992年以来,对进口贸易*进行了改革,使贸易保护程度大大降低,提高了民族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促进了经济*改革的良性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贸易*是符合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和产业方面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但科技水平和科技转换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综合国力还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无条件地全面地开放市场,让发达国家的商品占领我国市场,对消费者来说暂时可以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但从长远看必然会冲击中国的民族工业。那么,如何从中国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格局的现实出发,如何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我国的科技水平、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出发,把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种*结合起来,制定更加科学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外贸易*,面临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应是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实行适度保护贸易*。适度保护贸易*对我国有关行业和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使国际竞争*在中国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并逐步向WTO所要求的国际惯例接轨,这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与国际市场保持有机联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在内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采取程度不同的贸易保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有充分理由实行适度的保护贸易*。
适度保护贸易*,开放是前提,贸易保护是在开放基础上的保护。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深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和范围,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要想发展自己的经济,就必须逐步开放市场,把中国的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中去,而不能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并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培养它们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国内幼稚产业采取动态的保护措施,对在国外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产品,实施鼓励出口措施,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不久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将是中国继70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对外开放,将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既要对外开放市场又要保护民族工业。开放型适度贸易*是建立在对外开放基础上的有目的、有选择的保护,并不是什么都保护,更不能保护落后的产业或企业。这就要求掌握好开放和保护的适度性。其包括的内容有:如何选择保护的对象;确定保护期限;保护要有高度的透明度和适当的保护高度。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内已有相当雄厚的工业基础,某些行业或企业已达到或接近同行业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并建立了较为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初步具备了与国际大企业相竞争的一些条件,并且已进入或占领了国际市场。如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业、家电业、机电设备制造业等,对这些行业没必要进行过度保护,而应让这些行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竞争力。那么受到保护的应是哪些行业或产业呢?受保护的应是幼稚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如何界定和选择幼稚产业是一个关键,选择不好就可能导致保护落后,保护需要大量的投入,付出一定的代价。关于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国际上有三个:
(1)穆勒标准,如果某个产业由于缺乏技术方面的经验,生产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无法与外国企业竞争,在一定时期的保护下,该产业能够提高效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存在下去,并取得利润,该产业即为幼稚产业;
(2)巴斯塔布尔标准,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的保护期后能够成长自立,为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要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未来利润的现值总和,符合条件的即为幼稚产业;
(3)肯普标准,除了前两个标准的内容外,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时期的外部效应,如具有外部性,该技术可以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因而使得本产业的利润无法增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予以保护。对这三个标准要正确理解,在选择幼稚产业时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也可以用两个或三个标准综合衡量。
综上所述,中国的适度保护贸易*体现了开放和保护的特点,这一*是符合我国目前的客观经济形势和基本国情的,也是我国加入WTO的必由之路。适度保护贸易*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培养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让其成长壮大后再去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竞争;适度保护贸易*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淘汰不合理和落后的产业。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