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 问答5 问答50 问答500 问答1000
网友互助专业问答平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谁说的??

提问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9 07:05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656858193@qq.com
14个回答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09 08:34

是一句谚语。作者无名氏。大意是听了您说的这番话,感觉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由两个部分组成。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听君一席话”,是点悟的代表。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让别人点化了一句,使茅塞顿开,悟出来一个“道”,使自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十年书”,是顿悟的代表,指自己通过发奋读书悟出了一个“道”让自己发生了变化。


扩展资料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有人要说了这第二部分很明显是一个夸大,是一种修辞方法。形容这个人听了这句话感觉很有用,比自己读的书还有用。

古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古代社会,在当时崇尚孔子、崇尚读书,把读书看成唯一出路的社会说这样一句话不亚于在文化大*年代说“毛*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的轰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09 09:52

是一句谚语。作者无名氏。大意是听了您说的这番话,感觉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由两个部分组成。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听君一席话”,是点悟的代表。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让别人点化了一句,使茅塞顿开,悟出来一个“道”,使自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十年书”,是顿悟的代表,指自己通过发奋读书悟出了一个“道”让自己发生了变化。

扩展资料:

从前,有个进京赶考的秀才,借宿在一户樵夫家里。樵夫和秀才聊得甚是投缘,于是樵夫请教秀才: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被问呆了,不知所措,只好向樵夫请教。

樵夫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嘛!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恍然大悟。后来到了京城考场,打开试卷一看,巧极了,朝廷的试题,正是樵夫说给他的雌雄水、公母树。

很多同考两眼发呆,只有他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后来秀才考中状元,特地到樵夫家报恩,还亲笔题写了一块匾送给樵夫。由此而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09 11:27
  上面两位兄弟,不要断章取义,误导楼主哦!
  这是全文,题目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另解

  记得在小的时候听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样的言语,有点想法:一:这君是什么人?太厉害了,什么人物,说一句话能顶读十年书啊!二:这是一句恭维人的话,这就是给人戴高帽的话、客气话。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查了一下资料这句话的出处: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他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头。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非常着急。正在这时,一个屠夫走过来,邀他到自己家里去。屠夫与秀才谈得很投机。于是屠夫随口问秀才说:“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问呆了,只好向屠夫请教。屠夫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秀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那公树母树呢?”屠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闻言,恍然大悟。秀才到了京城后,进了考场,把卷子打开一看,巧极了,皇上出的题,正是屠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很多秀才看着题目,两眼发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不久,秀才被点为状元。他特地回到屠夫家,奉上厚礼,还亲笔写了地块匾送给屠夫,上面题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此,这句话便传开了。
  没有能找到这出处来自什么书。但对这句话的出处表示极大的怀疑,这不是说读书没有什么用吗?难道这句话也是像“无度不丈夫”一话一样被人语误?“无度不丈夫”现在被很多人曲解为“无毒不丈夫”。这个出处像是以字面意思的曲解,照这个出处在文化大*时比较合适,那时候是知识越多越反动。
  好了,咱们闲话少说。且不管它的出处来自于哪里,先来看看这句话本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两个部分组成。一: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二: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那么现在大家想想有这种可能的出现吗?有人要说了这第二部分很明显是一个夸大,是一种修辞方法。形容这个人听了这句话感觉很有用,比自己读的书还有用。是这样吗?那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所讲的那段出处?同样是一个意思也是一种夸大。
  事实是这样吗?古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古代社会,一个儒家思想如此深厚根深蒂固的社会里会有像上面这样解释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吗?这样想法的话可能吗?在当时崇尚孔子、崇尚读书,把读书看成唯一出路的社会说这样一句话不亚于在文化大*年代说“毛*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的轰动。
  既然以上的出处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句话是对真实情况的一个反映吗?就是说这是真的吗?一句话真的胜过十年书吗?在经过少时的怀疑和这几年经历,认为这句话说得情况是很有可能的,不但有可能而且一句话还可能超过二十年的书!
  我认为在这句话中出场的两个人物都不是一般的人,一个人也就是君属于像孔子、孟子这种级别的圣贤,而听者也是一个浸淫多年的学者,但是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境界。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不是读了多少年书,掌握了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死搬教条。就像金庸武侠中武功最厉害的永远不会使那些舞刀耍*的人,而是那些拈物皆可为兵器的人物,树叶、枝木均是利器,用最简单的太祖长拳也能使出非凡威力的萧峰之类。这才是武学的最高境界,融会贯通也是学术、学问的最高境界。那么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一位大师级的人士在指导苦读十数年的弟子或者其他的一个什么人。这个人距离最高境界只有一步之遥了,而这一步往往是最难的,需要很高的天分和极大的努力。大师的一句话将听者的知识融会贯通,大彻大悟、茅塞顿开。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双方面的,没有量变的积累在多的一句话也不能促成、催化质变。更具体是怎么样的情景我就没有办法考证了,在这里也希望有学者能给出更确切的考证。
  所以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是不能随便滥用的。要想一句话胜读十年书,你就必须先有十年书的基础,有一定的积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就是听圣贤给他读十年书也不会胜过一句话的。
  本文是无踪考虑了很长时间后写的,也希望广大的网友一同讨论。
  最后留一个真实的事情《中国的大刀与日本的刺刀》希望大家能体会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中国的大刀与日本的刺刀》
  日本的刺杀是起源于西方军事的刺刀技术,其实也就是一回事情,刺杀的动作简单,就是利用刺刀进行刺,挑,挡几个简单的动作,但是实用性很强,加上日军训练非常严格刻苦,所以在跟中*队拼刺刀的时候得若干中国士兵才能换一个日本士兵,直到大刀队的出现。
  大刀队的刀法可是专破日本刺杀的,当年19路军在上海抗战的时候吃尽了日*刀的亏,后来29军喜风口抗战前,就做了充足准备。29军是冯玉祥西北军出身,了解西北军的人都知道,西北军从上到下都有练武的传统,很多高级军官还是XX派的弟子。所以大部分西北军的官兵都有点武术底子。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北军残部名义上被改编,但是处处受排挤,装备很差,所以高层比较重视士兵的武术训练,但是由于刺刀这种东西配备很少,所以自然不可能去练习刺刀{刺刀的制造是很复杂的}。
  对日作战前,西北军很了解这些问题,充分分析了敌我优势,决定以肉搏战为主,毕竟拼飞机大炮坦克没的比。而吸取19路军的经验,为了对付日军的刺杀技术,西北军特地在北京邀请武术大师,研究一种简单,容易训练,又最有效的武术,于是,几个武术家共同研究了一种实用好练习的刀法,一种新的刀法就开发出来了,而且根据这种刀法的特点打造了很多钢刀配备部队,几乎人手一把,所以西北军经常被叫大刀队。
  该刀法非常简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学,基本就是把刀背对着敌人,刀锋对着自己,在敌人突刺的同时,用刀背猛磕开敌人的刺刀,同时,刀锋自然到位,而敌人的刺刀则被磕开,这时,顺势往下一削,一个鲜活的猪头就滚落了,运气好的话能连肩膀一起砍下。训练时候因为只有2个动作,一磕一砍,又很顺手,一气呵成,简单易懂。日本人的刺刀关键在手腕的腕力,所以别看日本人长的跟欧洲神话里的小矮人一样,但是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的日军腕力很强,所以一般中*队即使受过训练拼刺刀也比不过日本人。但是使刀就不一样了,专门打造的大刀并非清朝时候那种刀片很薄不太粗的刀,而是很厚很宽的大刀,刀片很厚很重,而训练这种刀法的时候往往是整个身体随着沉重的大刀一起动,这样实际使用的是整个身体的惯性力量,任对方的腕力再惊人,也无法和全身力量对抗,所以往往一碰上就是日军的*口指向正右边,而刀锋正好对着人家的猪头,接着手起刀落,世界安静。
  由于这种刀法是专门对付刺杀式的,所以即使刺刀练的再好也没用。刺刀唯一能胜利的机会就是最快速的突刺而对方未能及时反应,但是对于有武术底子的29军战士这样的几率不大,要不就绕到背后,其实还可以虚晃一下,等对方的刀抬到一半再刺,但是死板愚蠢的日军没这个脑子,他们一向看不起这种虚晃的招数,觉得只有实招才是“武士道”。
  于是喜峰口一战,日军冲锋后开始拼刺刀,一向看不起中*队肉搏战能力的日军根本没把杂牌军的29军放在眼里,结果29军大刀一阵飞舞,一共砍下5000多个猪头,日本人总觉得中国武术都是花架势,自己的刺杀才是厉害的武术,结果训练再有素的日军也只能背后偷袭才能得手,正面1对1几乎没胜算。也是西北军武术底子强,喜峰口一战打的日军心惊肉跳,据说某个西北军战士用这种技术连杀5头,第6头看见自己同类的脑袋漫天飞舞,已经被吓傻了,等那个战士转过身来,居然吓得跪地求饶。结果虽然没说,不过估计也没手下留情,因为喜峰口没抓一个活的日军。
  之后这种刀法广为流传,尤其是在西北军中,卢钩桥抗战,台儿庄等由西北军战士为主力的战斗中,都能看见这些大刀的影子和日军的猪头一起飞舞。而同时这种刀法也传到了八路军手里,毕竟很多八路军战士都是原西北军的战士,而八路军的装备更差。但是在老蒋的*军里始终传不开,原因是*军的装备,补给都很好,没必要多带把沉重的大刀。而大刀的作用也很明显,8年抗战中被砍了脑袋的鬼子不计其数。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09 13:18
既然以上的出处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句话是对真实情况的一个反映吗?就是说这是真的吗?一句话真的胜过十年书吗?在经过少时的怀疑和这几年经历,认为这句话说得情况是很有可能的,不但有可能而且一句话还可能超过二十年的书!
我认为在这句话中出场的两个人物都不是一般的人,一个人也就是君属于像孔子、孟子这种级别的圣贤,而听者也是一个浸淫多年的学者,但是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境界。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不是读了多少年书,掌握了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死搬教条。就像金庸武侠中武功最厉害的永远不会使那些舞刀耍*的人,而是那些拈物皆可为兵器的人物,树叶、枝木均是利器,用最简单的太祖长拳也能使出非凡威力的萧峰之类。这才是武学的最高境界,融会贯通也是学术、学问的最高境界。那么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一位大师级的人士在指导苦读十数年的弟子或者其他的一个什么人。这个人距离最高境界只有一步之遥了,而这一步往往是最难的,需要很高的天分和极大的努力。大师的一句话将听者的知识融会贯通,大彻大悟、茅塞顿开。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双方面的,没有量变的积累在多的一句话也不能促成、催化质变。更具体是怎么样的情景我就没有办法考证了,在这里也希望有学者能给出更确切的考证。
所以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是不能随便滥用的。要想一句话胜读十年书,你就必须先有十年书的基础,有一定的积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就是听圣贤给他读十年书也不会胜过一句话的。
本文是无踪考虑了很长时间后写的,也希望广大的网友一同讨论。
最后留一个真实的事情《中国的大刀与日本的刺刀》希望大家能体会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09 15:26
编辑本段释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二: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编辑本段典故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他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头。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非常着急。正在这时,一个屠夫走过来,邀他到自己家里去。屠夫与秀才谈得很投机。于是屠夫随口问秀才说:“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问呆了,只好向屠夫请教。屠夫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秀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那公树母树呢?”屠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闻言,恍然大悟。秀才到了京城后,进了考场,把卷子打开一看,巧极了,皇上出的题,正是屠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很多秀才看着题目,两眼发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不久,秀才被点为状元。他特地回到屠夫家,奉上厚礼,还亲笔写了地块匾送给屠夫,上面题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此,这名话便传开了。编辑本段辨析不能随便滥用[解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那么现在大家想想有这种可能的出现吗?有人要说了这第二部分很明显是一个夸大,是一种修辞方法。形容这个人听了这句话感觉很有用,比自己读的书还有用。是这样吗?那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所讲的那段出处?同样是一个意思也是一种夸大。 事实是这样吗?古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古代社会,一个儒家思想如此深厚根深蒂固的社会里会有像上面这样解释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吗?这样想法的话可能吗?在当时崇尚孔子、崇尚读书,把读书看成唯一出路的社会说这样一句话不亚于在文化大*年代说“毛*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的轰动。 既然以上的出处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句话是对真实情况的一个反映吗?就是说这是真的吗?一句话真的胜过十年书吗?在经过少时的怀疑和这几年经历,认为这句话说得情况是很有可能的,不但有可能而且一句话还可能超过二十年的书! 在这句话中出场的两个人物都不是一般的人,一个人也就是君属于像孔子、孟子这种级别的圣贤,而听者也是一个浸淫多年的学者,但是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境界。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不是读了多少年书,掌握了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死搬教条。就像金庸武侠中武功最厉害的永远不会是那些舞刀耍*的人,而是那些拈物皆可为兵器的人物,树叶、枝木均是利器,用最简单的太祖长拳也能使出非凡威力的萧峰之类。这才是武学的最高境界,融会贯通也是学术、学问的最高境界。那么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一位大师级的人士在指导苦读十数年的弟子或者其他的一个什么人。这个人距离最高境界只有一步之遥了,而这一步往往是最难的,需要很高的天分和极大的努力。大师的一句话将听者的知识融会贯通,大彻大悟、茅塞顿开。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双方面的,没有量变的积累再多的一句话也不能促成、催化质变。更具体是怎么样的情景就没有办法考证了,在这里也希望有学者能给出更确切的考证。 [结论]所以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是不能随便滥用的。要想一句话胜读十年书,你就必须先有十年书的基础,有一定的积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就是听圣贤给他读十年书也不会胜过一句话的。“悟性”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把悟性分成了两种,一种叫“顿悟”,另外一种叫“点悟”,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是靠自身知识的积累悟出的“道”,另外一个是靠别人点化而得到的“道”。下面通过一个明言来具体阐述一下——悟性。“听君一席话”,是点悟的代表。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让别人点化了你一句,使你茅塞顿开,悟出来一个“道”,使自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十年书”,是顿悟的代表,指自己通过发奋读书悟出了一个“道”让自己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两种悟性的结果却绝对的不一样,肤浅一点的来讲,“点悟”来的快些,如果“十年”前有高人指点,能使你悟出这个“道”,相对你“十年”后的效果是绝对的不一样的。因为两种悟性的起点不同,“十年”对人生和事业来讲是个黄金的时间了,会创造出很多很多“财富”;而“十年”后自己再悟出来,相对前十年就太晚了。但是“点悟”只能让你明白一个“道”,但是这个“道”无疑不是一个很精典的“道”,那么围绕着这个“道”还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我们还需要补充一下,才能真正地把握住这个“道”从而驾驭她,让她转变成自己的东西,被我们所用。“点悟”与“顿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所以便会出现“不笑不足为道也”的精典格言,同时也会出现所谓的“二八定律”,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点悟”的语言太多了,你当时会明白,但是你没有掌握其系统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完整的策划方案,精确地行动,才会导致每个人只“闻道”而不能“用道”的境地,最后导致成功的人太少,失败的人太多。无论是哪个社会人们都需要有一定的悟性,无论什么社会从事什么事业的人们也都需要具有一个的悟性,但是真正成功的人们才是“道”的拥有者、获益者“道”,才会享受的一生的。年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悟出了,并且掌握了很多的“道”。不过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你会发现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最后只会掌握三两条,一直享受终身,受益无穷.....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09 17:51
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他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头。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非常着急。正在这时,一个屠夫走过来,邀他到自己家里去。屠夫与秀才谈得很投机。于是屠夫随口问秀才说:“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问呆了,只好向屠夫请教。屠夫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秀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那公树母树呢?”屠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闻言,恍然大悟。秀才到了京城后,进了考场,把卷子打开一看,巧极了,皇上出的题,正是屠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很多秀才看着题目,两眼发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不久,秀才被点为状元。他特地回到屠夫家,奉上厚礼,还亲笔写了地块匾送给屠夫,

上面题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此,这句话便传开了。

参考资料:http://blog.wxe.net/user1/76/archives/2004/378.html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09 20:32
干嘛??`~~~问意思吗?、

人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误入歧途,自己却难以分辨,这时候,你就需要听一下别人的一席话,听下 别人的劝告或经历,或许你就能够解决难题,感觉比读多年的书还更有帮助,这就是这句话的真正
含义.

有问题问我吗????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09 23:30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又作“同君一夕谈,胜读十年书”,是一句常用的熟语。它的意思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905523.html?fr=qrl3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10 02:45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中国谚语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10 06:16
那一 月,那一 年,那一 世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10 10:04
穷秀才。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10 14:09
😄😄😄加油哦!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10 18:30
百度知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出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谁说的??查看全部10个回答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谁说的??
我来答
南瓜苹果i
LV.7 2019-07-10
是一句谚语。作者无名氏。大意是听了您说的这番话,感觉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由两个部分组成。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听君一席话”,是点悟的代表。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让别人点化了一句,使茅塞顿开,悟出来一个“道”,使自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十年书”,是顿悟的代表,指自己通过发奋读书悟出了一个“道”让自己发生了变化。
扩展资料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有人要说了这第二部分很明显是一个夸大,是一种修辞方法。形容这个人听了这句话感觉很有用,比自己读的书还有用。
古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古代社会,在当时崇尚孔子、崇尚读书,把读书看成唯一出路的社会说这样一句话不亚于在文化大*年代说“毛*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3-10 23:08
是君说的。。。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

相关推荐
  • 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是什么梗

    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是什么梗

    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指听了对方说的一段话,好像真的就只是听了一席话而已,<i>没有从中明白任何道理</i>。主要用来形容前后两句意义相同的废话。通常是对一些视频里每说一句话都好像很有道理,但似乎什么都没悟到的调侃。
    查看详情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怎么解释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怎么解释

    1、它的意思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2、造句:与朋友交,往往会产生思想碰撞,及至火花四溢,所以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是不能随便滥用的。要想一句话胜读十年书,你就必须先有十年书的基础,有一定的积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就是听圣贤给他读十年书也不会胜过一句话的。
    查看详情
  • 胜读十年书前一句是什么

    胜读十年书前一句是什么

    1、胜读十年书上一句:古称共君一夜话。2、原文
    查看详情
  • 十句话胜读十年书

    十句话胜读十年书

    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攀缘,不如随缘。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事情本身没有好和坏,好坏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随缘才能顺利,放下才能得到。8、人这辈子,永远要记得感恩三种人:一,能跟你同甘共苦的人!二,在你跌倒,能扶你起来的人!三,在你一无所有,依然不离不弃的人!
    查看详情
&quot;听君一席话 颠覆人生观&quot;是什么意思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什么意思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什么意思 听君一席话下一句是什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什么意思?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君和胜是什么意思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什么意思?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君和胜是什么意思? 最近网络上比较流行“废话梗”,如“听君一席话胜读一席话”。如果这是一种“潮流”,那么潮流通常有周期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类似的梗是什么?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类似的梗有哪些?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中的“一席话”是什么话? 听君一席话是什么梗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什么梗? 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什么意思 听君一席话胜读一席话什么意思 听君一席话 胜似一席话 什么意思? 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什么意思? 韦神反向q是什么梗 最近网上说的什么维鲁斯反向Q 和 证明地球是圆的是什么梗 解释清楚点 微信的视频没有声音怎么回事? 我手机开微信视频刚开始有声音过一会就没有声音了。是怎么回事?_问一问 别人请求微信视频时,手机没有声音提醒是怎么回事? 手机微信视频为什么没有声音 微信里视频没有声音怎么回事 别人请求微信视频时我的手机没有声音提醒是怎回事? vivo手机微信小视频没有声音为什么啊? 我手机是vivo的为什么录的微信小视频没有声音 苹果手机最新版网易云怎么设置桌面歌词啊? vivo手机死机怎么解决 网易云桌面歌词怎么开苹果手机? Excel文件打不开了怎么办 excel文件损坏打不开怎么办 excel文件突然打不开,怎么办 Excel表格文件打不开怎么办 嵌入式硬件定义,它和嵌入式软件的区别? 我电脑xls文件为什么打不开 Excel文件打不开怎么办 为什么excel打不开 excel文件打不开如何解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