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是1,其他是0
有人说,完美人生的三大要素是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业。
把健康摆在第一位,我想这是非常对的。生命是串数字,健康是1,其它的都是0。一个人的牛命无论是3位数,还是4位数,没了最前面的1,后面的零再多,也失去了意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家庭、成功事业的基础,没有健康,也就没有了幸福家庭、成功事业。
我们在两种情况下会停下来,回头看自己的健康:一种是在达到了物质、名利这些所谓“身外之物”的胜利时,我们希望自己还拥有健康;另一种时候可能就是混得一无所有,这时,长出一口气,暗自庆幸自己还有健康,也就是说,起码保有了一。
人为什么会在这两种时候停下来,打量一眼“健康”?大家似乎都有个相同的前提,我们活着首先就是为了能把生命活成正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叹那些有所作为但因劳累得了重病的人,这时人们总是把疾病和他之前的拼命联系起来,疾病在这个时候,被赋予了透支的含义,成了减法。这些被疾病消解的人,数字一下子回到了零,甚至是负数。疾病不管是暂时还是永远,都属于“不值”、“很惨”。
人的生命就像一个弓箭。在射箭的时候,弦拉得太松,箭射得不远。弦拉得太满太紧,虽然射得远,却也容易断。要使弓箭永远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就需要一张一弛,松紧适度。因此,我们在工作之余,还要抽出一部分时间让自己放松放松,经常回过头来打量一下自己的健康。做好预防,把病因堵住或来路切断。2.预防重于治疗
生活在当今社会这个高消费、快节奏、重压力的环境下,许多人忙于工作,忙于家务,忙于应酬,无暇顾及自身锻炼,整天拖着疲惫的身心被动应付,却不知失衡的状况会使免疫力下降,患病几率上升。而医疗费用在逐年上升,看病难、看病贵甚至许多人看不起病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无力改变现状,但还是可以适应环境,把健康把握在自己手里。与其坐等生病再为如何治病苦恼,不如平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适度的运动,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增强免疫力,那么健康快乐就会和我们长伴。
提到保健,不少人认为:没有病,身体好好的,费那个劲,花那个冤枉钱!其实,聪明人一算就明白,一旦有病,自己痛苦受罪,家人担心受累不说,去医院治病,花钱就不是三十、五十,可能也不是三百、五百了。人体是件艺术品,损坏容易修复难。治病不如防病,平时多注意保养,关爱健康,自己少受罪,家人少受累。何乐而不为?
身体是我们这一世赖以存在的硬件,不要等到无法回头的时候再后悔没有注意保养它。防病于未然,才是最正确的养生之道。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书中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指导人们:“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后来,“治未病”的思想一直被强调,比如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说:“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古人尚知如此,今人为什么不注重养生之道呢?
3.多数人重视治病而忽视防病
生病了要去看医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及早预防疾病就可以免去看医生了。我们知道,医学的第一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而不是单纯地治疗疾病。一个真正医术高明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的医生,重在预防,了解得病原因,把病因堵住或者把它的来路切断。经调查证实,绝大多数病都能预防。
如果真的等到有病后再去治,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使病人备受痛苦的煎熬。著名医学专家洪昭光曾讲过这样的例子:
以心脏移植手术来说:我国第一例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心脏移植后活了214天,花了20多万元,第一天1000多元,药物1小时就1瓶,打一针就要1500元,这是我们一般老百姓无法承受得起的。再来看看冠心病,治疗冠心病可以用根导管再放个架子,这个小支架重量不足0.5克,却要25000元,再搭一根导管18000元,用一次就得扔了,做一次动辄就得10万元,而且再高的科技也不可能使人恢复到原来没有病的状态。
看了以上数据,真是让人触目惊心!每个人为健康支付的费用是其生命价值的函数。当人们在解决温饱以后,愿意为健康支付的费用,常常高于收入增长的速度。统计数据表明,一个人在65岁以后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大概占其一生的一半,在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年可能又要支付一半中的一半。
所以与其把钱大把大把的花在治病上,我们不如谨小慎微,注重日常生活的养生保健,不生病,少生病。我们要的是健康,而不是疾病!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