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3-08-28 09:07
中国人的中秋习俗
星澄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速各异,中秋节德国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月饼中间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使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合饼是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用砖块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过燃烧,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颇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比赛,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塔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据传这一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而来.
江南一带的中秋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南京人把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 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楼,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多."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在北方,山东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台湾的中秋节流行吃烤肉,有些地方还会向长者或后辈赠猪仔饼或长寿面.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汆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拔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