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这些高山的一些山峰上,经常覆盖着冰雪,像戴着一顶“白帽子”,即使到夏天也不消失。在热带,有些很高的山峰上也是终年积雪。这是因为高山上气温很低,天气很冷的缘故。为什么高山上很冷呢?因为山愈高,空气愈稀薄,太阳照射来的热量容易散失。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要降低0.6℃左右,因此到了一定高度,气温就会降到0℃以下,冰雪终年不化。处于这个高度的界线,叫作雪线。愈是靠近两极,雪线的位置愈低,因为那里的气温本来就比较冷;而在热带,雪线的位置就高了。在山顶上堆满冰雪以后,阳光照射到这里,由于冰雪表面反射阳光的作用强,一般能够反射50%〜90%的光热,大部分的热量反射掉了,使这里气温降低,冰雪不易融化。所以在那些高度超过雪线的山顶上,终年积雪。在强烈的阳光照射时,会有一些融化,到了夏天,还会融化得多一些。但是不久又有雪降落下来补充,因而能始终保持着有冰雪存在,并能形成冰川向下运动。
高山上积雪终年不化在世界上是很普遍的现象。常年积雪的下界是雪线,也就是开始有常年积雪的那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地貌和大气环境也对常年积雪形成有影响。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
再往北到北极地区,雪线降至海平面。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少。在青藏高原,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地形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间接影响雪线高度。北半球在同一山地,南坡的雪线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极大,致使南坡雪线(4500米)比北坡雪线(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雪线高度不仅有空间差异,在时间上也有一定变化。空气变冷、变湿,导致雪线降低;反之,引起雪线上升。这种变化有季节性的,也有多年性的。第四纪时期几次大的气候波动,出现冰期和间冰期,都引起雪线的大幅度升降。故古雪线升降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山上的冰雪终年不化,是因为高山上的天气要比相同地区的平原冷得多。山越高,空气就越稀薄,太阳照射下来的热量越容易散失。大约每升高100米的高度,气温要下降0.6℃左右。所以到了一定高度,气温就会降低到0℃以下,这样的高度冰雪就会终年不化。这个高度的界线,叫作雪线。距离两极越近,雪线的位置越低;而越靠近赤道,雪线的位置就越高。山顶上堆满冰雪后,由于冰雪表面反射光的作用强,一般50%~90%的光和热会被反射回去,使这里的气温更低,冰雪也就不容易融化。所以在高度超过雪线的山顶上,就会终年积雪。当然,这里还得有雪降落下来,山顶上也还得有可以堆积雪的场所,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高山上都能够堆积冰雪的。如果有强烈阳光的照射,就会有一些融化,但是不久后又有降雪落下来补充,所以冰雪能始终存在,并形成冰川向下运动。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