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脚架的历史几乎和照相机一样长,因为早期巨无霸式的老式相机必须有架子支撑。伴随着照相器材行业的进步,三脚架的发展也与时俱进,所采用的材料也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黄铜、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直到今天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曾经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弥漫在摄影领域,人们简单地认为规格一定的前提下,越重的三脚架越稳定。虽然理论上确实是这样,但是沉重的脚架对使用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迄今还有一些怀旧的影友对很多新人购买相机时获赠的那种几十块钱市价的劣质脚架嗤之以鼻,顺带炫耀自己那服役期早已跨世纪的不锈钢加黄铜材质脚架是多么的坚固,殊不知这种十公斤开外的架子如果背出去外拍,对肩膀是多么大的考验。当然一般这类脚架的主人从来不会被肥胖所困扰。
尽管现在中国一些品牌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还在坚持生产坚固耐用且物美价廉的不锈钢三脚架,比如口碑不错的伟峰WT6105系列,不过200元身价就能支撑整套单反,但是这款能够承重4公斤的脚架,自重已经超过了3公斤。更多摄影爱好者为了让自己单薄的身板儿能够承载更多的机身和镜头,纷纷选择了镁铝合金为主要材质的轻量化脚架。不过这类合金要达到1.5米高度,承载3公斤以上重量的指标,自重往往也在在1.5公斤以上。前提还是接合部分以及转轴手柄都使用塑料材质。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像钢铁一样坚固,像塑料一样轻便的人工合成材料早就走出了实验室,服务于工业制造、军事防护等各种领域。当士兵的头盔从传统的钢盔变为今天常见的杜邦纤维凯夫拉时,碳纤维这种早已在航空工业中替代铝合金用途的复合材料也走进了三脚架制造领域。这也就是近年来开始普及,被民间称为“碳素脚架”的碳纤维材料三脚架。
碳纤维三脚架诞生之初并不十分受欢迎,价格较高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重量等于稳定性”的传统偏见也是难以忽视的绊脚石。事实上碳纤维材料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弱不禁风,制成三脚架也只比同规格的铝合金材质产品轻15%左右,加上器材本身的重量,只要合理选择支撑点,稳定性绝无问题。至于其强度和耐久性同样不必担心,经过数年的不断完善,三脚架用碳纤维材质本身也在不断改进中成长,本土品牌百诺历时三年研发出的“QIHM-8X”第二代碳纤维技术就很有代表性,已经超越了行业普遍公认的6X最高水平,首次达到了8X标准,它的机械性能出众,钢性好,强度高。和第一代碳纤维管比较,百诺QIHM-8X纵向强度提高80%,横向强度提高40%,综合强度提高60%,并彻底解决了碳纤维管脆性高,易折断的问题。进口纤维管强度一般为84Kgs,经测试,百诺第二代产品强度已经达到134Kgs的高水平,足以制造出应付多种恶劣环境的专业三脚架。
不妨将两款同规格不同材质脚架做以比较。百诺C系列是专为摄影师和登山者打造的顶级产品,目前都采用了百诺最新的QIHM-8X第二代碳纤维制造技术,其中C-428是这个系列尺寸最大的一款产品,承载的重量也最大。它的最大管径36mm ,最大高度1965mm ,重量为2.94千克,可以负重12千克。百诺A系列铝合金脚架都是高硬度铝合金材料,经过精密机械加工,由人手精心装配而成 ,提供稳妥的承托及安全性,比较适合传统的用户。A系列的设计和功能与C系列其实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将碳纤维管换为最普通的铝合金。A系列最大一款A-428的最大管径也是36mm ,最大高度1850mm,重量达到3.44千克,负重指标同样为12千克。
简单的比较不难发现,作为同品牌产品,采用碳纤维材料的百诺C-428高了10厘米有余,反而轻了整整500克,虽然差距不多,但这小小的一斤差距在长途跋涉中,很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意义不可小觑。更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第二代、第三代碳纤维材料的不断出现,碳纤维脚架的强度也要高于同等重量的铝合金,虽然价格要昂贵一些,但是带来的性能提高却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随着碳纤维技术的成熟,其成本的下降也是必然趋势,距离碳纤维三脚架一统江湖的一天也许并不遥远。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