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比如我们熟悉的春秋五霸: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当然春秋五霸的版本较多,一直没有定论,这只是其中一个版本。这些君主有的称为“公”,有的又称为“王”,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周朝说起,春秋战国的各国起初都是周朝的诸侯国,因此这些诸侯国君主称号都是周王朝封赏的,周王朝给各诸侯封号有公、候、伯、子、男这五个等级,像卫国、宋国是公等,齐国、晋国是候等,秦国、郑国是伯等,楚国是子等。因此宋襄公确实可以称为公,而晋文公、秦穆公在历史书上的记载其实并不是公,一般记载的是晋侯、秦伯,当时的称呼也是这个,比如应该听过的一句话: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这里对晋国和秦国的君主的描述才是当时正确的称呼。而后人所称的晋文公、秦穆公这些都是谥号,是后人对其生前的评价给予的尊称。
此外我们后世对君主“皇”的称呼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最大的君主都只称为“王”,春秋战国时期,齐、晋、秦、楚这些都只是诸侯国,当时能被称为“王”的只有周朝的君主,像周武王、周幽王等。楚国当时只是子等诸侯,爵位等级属于五个等级的倒数第二位,但楚国实力强劲,不愿屈居于子等爵位,曾向周王申请提高其爵位等级但被拒绝,一怒之下直接称王,有与周朝平起平坐之意,但这被视为僭越,周朝号召其他诸侯国一起对楚国施压,楚国无奈之下去掉王号,之后周朝逐渐没落,楚国再次称王,周朝也无力钳制,因此直至楚国灭亡,其君主一直被称为王。此外还有吴国、越国等远离中原地区,也早早自立为王了。
战国后期分封制度趋于崩溃周天子已经沦为摆设,各诸侯国实力增强,多国约定一起称王,因此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基本都称为王了,比如秦惠文王、魏惠王 、齐威王。
因此公来自周朝的封号,王来自于各自的称霸。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