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六部星战电影关联的丰富和多层面,卢卡斯第五次拿起星战电影的导筒,并聘请编剧乔纳森·黑尔斯润色剧本。黑尔斯与卢卡斯的首次合作是1992年的热门电视系列剧《少年印第安纳琼斯大冒险》,两人曾为该剧联手创作剧本。
除了引入了新人物和新场景外,《克隆人的进攻》还被编剧赋予了复杂的*背景,那就是银河系动荡不安,用心险恶之人开始闹*搞独立,与《帝国反击战》的黑色主题非常相似。卢卡斯和黑尔斯都是完美主义者,精益求精的两人在服装和布景全部完成后仍然在不断完善剧本。哪怕是在后期制作中,卢卡斯也会调整一些特别场景和对白,有时甚至会在杀青的数月后补拍新场景,所以虽说本片主要拍摄仅耗时72天,但加上计划复杂的额外拍摄,总周期已经超过了18个月。
毫无疑问,阿纳金是本片的中心人物。为物色到扮演阿纳金的最佳人选,选角导演罗宾·格兰德耗时半年才终于看中加拿大影坛新人海登·克里斯滕森。克里斯滕森深知阿纳金的角色很难演绎,因为在他之前,8岁大的杰克·洛伊德和78岁高龄的塞巴斯蒂安·肖都曾扮演过阿纳金,保持角色的前后关联至关重要。 继续在本片幕后担纲的特技协调人尼克·吉拉德为每位绝地武士都设计出不同的动作风格,哪怕对临时演员都一丝不苟。在筹备阶段,吉拉德走访了20所剑术学校和搏击俱乐部,为招募扮演绝地武士的人选,他曾面试了500多位剑术高手。“我听说有一群人被国际赛事拒之门外,因为他们的招术过于凶狠,我认为他们非常适合在片中扮演绝地武士。”于是,在澳洲的拜伦湾,吉拉德找到了住在森林里的世外高人。
虽然克里斯滕森从未出演过动作片,但他却是一位擅长网球和曲棍球的运动健将,为成为身手过人的光剑高手,克里斯滕森每天都要跟随吉拉德训练3、4个小时,青肿和擦伤自然在所难免。
为了让本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新风貌,艺术指导加文·巴奎特和概念设计总监道格·江(Doug Chiang)从筹备初期就开始设计片中的一系列景观。处在外围星系的卡米诺星球是本片中的新奇看点,那是一个充满汹涌海洋和无尽风暴的险恶星球。另外,本片中的酷炫飞行器也同样抢眼,横空出世的绝地星际战斗机会让人想起星战三部曲中的三角形星际驱逐舰,后者正从绝地武士的星际战斗机演变而来。
负责制作动态情节串连图板的预览团队也在影片拍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需要完成4000多个镜头的预览画面,导演、演员、剪辑师和效果艺术家都要据此了解各个场景的最终景象。通过低分辨率的电脑图形,预览团队的技师们甚至还展现出一些最壮观的动作和特效场景。
卢卡斯向来对数字技术情有独钟,早在20年前他就率先使用了剪辑音效及画面的电脑系统。1996年,索尼公司曾向制作人麦考伦承诺研制出一款24帧高清逐行扫描摄影机,以及相应的24帧后期制作系统,Panavision公司也随即开始着手开发能适应数字电影拍摄的新镜头。《克隆人的进攻》于2000年6月开机,本片由此成为第一部使用高清24帧数字摄影机拍摄的主流电影。本片摄影指导大卫·塔特萨尔曾与卢卡斯在《魅影危机》中小试数字摄影机,但当时的技术不足以拍摄全片。到了《克隆人的进攻》,发展成熟的数字技术让两人终尝所愿。
数字摄影机还充分缩减了影片的拍摄周期,在不影响正常进度的前提下,只要卢卡斯一喊停,就可以立即调整和剪辑刚刚拍完的场景,从而提前完成了后期制作的工作。数字格式还让镜头构建变得前所未有的灵活起来,剪辑师和卢卡斯可以自由改变或移动布景、人物和灯光。另外,再也不必将视觉特效镜头扫描进电脑,经过处理之后再重新转换成胶片。在卢卡斯看来,高清数字摄影机只是进化,而并非变革。
1975年,为将星战电影的视觉特效呈现在大银幕上,卢卡斯成立了工业光魔公司,从而将电脑技术引入电影工业和特效领域。从那时开始,工业光魔先后16次摘得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和科学技术成果奖。20多年后,卢卡斯在《魅影危机》中再次凭借“数字外景”取得了重大突破,除了背景之外,卢卡斯还用电脑生成了部分布景、机器和人物,电脑特效画面多达将近2000个,占据了整部影片的95%。在《克隆人的进攻》的创作中,卢卡斯和他的工业光魔不愿安于现状,而是不遗余力的发展创新。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