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卢中南先生与楷书结缘,始于五六岁,父亲为其准备笔墨,让他加入姐姐们的练字行列。小学时期,每天晚上完成作业后,卢中南与姐姐一起描红。他从小对书画兴趣浓厚,父亲则强调学业为重,要求他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父亲带他参观艺术展览,开阔眼界,强调了“写好飞风家,才能把口夸”的道理。父亲对卢中南的要求严格,但也鼓励他发展兴趣。
卢中南逐渐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对此表示支持,但坚持学业是第一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每周开设一到两节大字课,卢中南在此期间结识了王老师,这位和蔼可亲的女教师鼓励他练好毛笔字。王老师是卢中南的“偶像”,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王老师书写能力的向往。1964年,卢中南考入北京三中,初一课程增加,但大字课仍然保留。在一次与安老师的交流中,卢中南表示,对中国人来说,写不好字是不行的。安老师教导他,写字如做人,重要的是养成诚实和认真的习惯。安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欧体字,传授卢中南“要想安字写得好,必须宝盖要写小”的诀窍。安老师也强调要多学习古人的优秀法帖,从中汲取营养。
1972年底,卢中南被征兵,初到部队时担任板凳队员,后因有画画和写字基础,被派去师军事测绘集训班学习。结业后,卢中南在部队中经常被借调进行军用地图的标绘工作,掌握了楷书、隶书、新魏书、仿宋体等书写技巧。1977年,卢中南通过推荐考试,调入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工作,主要负责书写展览说明文字。在军博期间,卢中南深刻体会到楷书书写的重要性,他开始深入研究楷书,尤其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卢中南认识到,虽然自己的楷书在结构上没有大的问题,但用笔过于简单,结构形体偏长,忽视了笔画的丰满圆润,显得有些寒俭。他逐渐认识到,对欧阳询楷书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而不仅仅停留在字形的仿效上。
1987年,卢中南完成两年的脱产学习,开始系统地接触和学习与书法有关的各种文化知识。在欧阳中石先生的指导下,卢中南认识到,学习楷书不仅仅是写字,更重要的是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和写作能力。他明白,光会写字还是不够的,必须深入研究理论,解决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进入21世纪,卢中南回顾自己与书法结缘的历程,感慨良多。他意识到,自己的书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在书法学习中,他认识到经典作品的魅力,明白了深入研究和利用古代书法经典的必要性。卢中南坚信,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经典作品,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艺术。
通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卢中南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他认识到,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的传承。他希望将自己对书法的热爱与理解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