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一米等于10分米。
可用来衡量长、宽、高。“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计量学认识的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2019年,国际计量大会(CGPM)对它们定义的文本进行了修订。2019年5月20日起,米的定义更新为:当真空中光速c以m/s为单位表达时选取固定数值299792458来定义米。其中秒是由铯的频率ΔνCs来定义。
扩展资料
米原器——
1889年,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CGPM)上,把经国际计量局鉴定的第6号米原器(31只临时制造的铂铱合金棒,其中有90%的铂和10%的铱)米原器中在0℃时最接近档案米的长度的一只选作国际米原器,并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长度基准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中,
其余的原器作为副尺分发给与会各国,成为各国的国家基准。规定在周围空气温度为0℃时,米原器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对米定义作了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了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下,并对其放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