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特点(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2004年,随着宏观**效果的显现,投资增幅开始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前一、二、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43%、28.6%和27.7%。但是从固定资产投资率看,2003年升到42.2%,是历史最高水平。资本形成率(投资率)为42.3%,仅次于1993年水平。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高位增长区间。
(_)非国有投资和国有投资“齐头并进”
2000年以来,国有经济投资增长总体上呈现小幅回落态势,非国有投资增长动力逐渐恢复.2003年,集体经济、个体投资和其他投资分别增长33.8%、18.4%和50%,三者增量之和占全部投资增量的比重在70%以上,占据了首要地位。与此同时,国有投资再次表现出了较快增长势头。可以看出,我国非国有投资目前处于活跃期,加上国有投资的再度旺盛,从而共同推动全社会投资高速增长。(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二)基本建设投资成为增长重点
从2001年开始,基本建设投资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基建投资增速呈持续上升状态,2003年达到29.7%;另「方面,基建投资在总投资增量中的比重是最大的,保持在43.4%。这主要是由于扩大内需*重点虽然有一定的调整,但*效果仍主要依靠基本建设投资体现,基建投资是投资增长的主体贡献部分。房地产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增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说明**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总体来看,*性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力度有增强趋势,其优势是在经济偏冷时,对经济启动见效快,劣势是惯性较大,往往会造成经济过热、结构扭曲。
(三)自筹和其他投资资金贡献度稳居高位
2003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率为-15%,是继1992年-8.7%增速后的首次绝对下降。国家预算内资金在全部投资资金中比重下降到4.6%,已经接近亚洲金融危机初期1998年4.2%的水平。国内贷款表现出高增长态势,增速每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连续两年增长20%以上,但比重仍仅为4%左右。自筹和其他资金增长稳中加快, 2003年增长33%,比重升至70.5%。从各项资金的贡献率占投资资金增长率的比重来看�2003年,自筹和其他资金、国内贷款分别是75.2%和23.5%,占据了前两位。
从资金来源情况可以看出:�1 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速和比重同步下降,说明在外部环境趋好的情况下,投资资金结构发生了重要改变。�2 银行贷款受利益驱动扩张较快,但同时受到*因素制约,表现为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变动较小。�3 自筹和其他资金强劲增长。一方面体现了市场主体追逐利润的合理投资动机,同时也说明片面压缩投资数量的行政手段可能无法取得实际的效果。
二、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受到的主要影响。
(一)市场自发作用
在多年来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的持续作用下,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一方面,消费需求多样化和结构升级带动了投资需求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带动基础设施、能源和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市场逐步表现活跃,新的投资领域日益扩大。
但也应当注意,在当前市场价格信息反馈系统不健全、*欠缺有效宏观*手段的时候,投资增长带有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消费价格较低,表明消费因素对于经济和投资增长加速贡献不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虚热”。二是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错位,受目前经济环境的制约,居民对服务业需求增长有限,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投资资金供给
从资金来源特点上看,投资风险承担能力强的资金(如:购房预付款和定金、非国有企业的自有资金、各种方式的集资等)不断增长,支持了投资增长率的提高。而风险承担能力弱的资金(如:国有企业自有资金、国有企业的银行借款、债券资金等)增长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宏观*表现出控制经济体系风险的意愿,不再继续刺激投资增长。如银行贷款在2004年前三季度受**影响已出现“惜贷、慎贷”现象。
(三)经济发展预期
预期是影响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预期方面:从2001年起,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率呈现连续上升的势头,面对良好的盈利状况,企业家投资信心得到增强。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2.9点。在*管理预期方面:地方*在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等项任务的推动下,必然选择加大投资这项收效最快而责任最轻、最模糊的途径,从而获得政绩,并控制更多的资源。
(四)*环境影响
1.在加入WTO后的市场规则调整过程中,投资主体的产权保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2.货币总量供给充足。首先,稳健的货币*实际上具有适度扩张性,形成了一定的货币压力。其次,商业银行以加速放贷来降低不良资产比重的做法也加大了银行资金供给力度。
3.*对部分行业实行严格的**。从2004年起,在半年多时间内不再批新增土地用于各种类型的商业开发项目,压缩城市拆迁规模,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加上信贷资金的收紧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资金的供给。
三、*建议
宏观*措施不应强调恢复行政审批和管制,而应当采用市场化的方式,着力于消除扭曲企业进行市场判断的干预因素。目前《*关于投资*改革的决定》已颁布,对此应抓紧落实,真正确立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主体地位。
1.加强投资立法和执法,为投资主体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重点加强投资产权的独立性、投资收益权、投资所有权、投资契约的履行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强化*执行中的透明度。
2.加快*部门的职能转换。一是加紧推进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革。二是坚决放弃“经营城市”的错误观念。各级*不能成为商业性项目的投资主体。
3.实行公平合理的税收*。一是调整不公平税赋。二是调节某些行业出口退税,遏制这些行业的投资过快增长。三是设立资源调节税种。如“高能耗资源使用税”等。四是在给予地方*一定的税收和债券发行自主权的同时,合理确定*与地方税。
4.鼓励自发创立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和市场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自发的行业组织进行行业自律。支持发展法律、财会、评估和市场信息等中介服务组织,正确引导市场投资预期。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