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常说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三驾马车: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农商行;不过单以乡镇的网点布局来看,农业银行及邮储银行两者的总和都比不上农信社/农商行,甚至连其尾数都赶不上,绝大部分农民在存款银行的首选上也都是农信社及农商行,那这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呢?为什么有的地方是农信社,有的地方则是农商行?两者有区别不?
其实我国信用社的历史比国内绝大部分的金融机构的历史还长久(也就输给交行、中行,与农行同一年),从建国至今,我国的信用社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
1951年至1959年,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的第一阶段。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个。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
1959年至1980年,这一阶段由于****的影响,农村信用社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成为基层社队的金融工具。
3、第三阶段
1980年至1996年,农村信用社由农业银行进行管理,1984年,*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的报告》,此后在中国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县级联社的设立也使农村信用社成为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从原来村民合办逐渐走上了“官办”的道路。
4、第四阶段
1996年至2003年,农村信用社再次交由中国人民银行托管阶段,1996年8月,*出台了《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与县农业银行正式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5、第五阶段
2003年至今,农村信用社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和发展阶段。2003年6月27日,*下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从此农信开始进行改组向农村合作银行(过渡)至农村商业银行进军,成为独立自主的企业。
从上述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农信社与农商行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更简单地来说农信社是农商行的前身,不过既然从2003年就下发改组文件,为什么到目前有的地方依然是叫农村信用社而不是农商银行呢?说到这点,必须先说的一点是,很多人以为全国各地的农信社/农商行与四大行一样,是同一家,其实这个是错误的观念,国内农信社在早期确实是全国统一管理,但是在第四阶段,农行对其进行改革,成立县级联社后,农信社就开始走向独立步伐了,各地区的农信社基本以县级为单位,各自独立经营,在第五阶段托管之后,各地区的农信社均已互不统属(不过为了开发系统,平摊费用,目前各省的农信社一般会组建省级联社,共同开发运营系统)。
很多人可能觉得农信社与农商行没有区别,其实这个是错误的,在国内,要在名字上带上银行二字并不容易,农信社要改组为农商银行,就必须在资产规模、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和呆账准备充足率等各方面的指标都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标准,报经审批同意之后,才能改制挂牌成为农村商业银行。
简单的来说,就是农商银行的综合实力会高于农村信用社,农信社只能算是农村的金融机构,尚无法称之为银行。国内部分地区依然保留农信社,主要就是因为其未达到改制的标准,所以依然只能成为农信社,而达标的,基本都已改制为农商银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不同地方看到不同称呼的原因。
如果从综合实力上来看,显然农商行的综合实力会高于农信社,安全性上更高一点,不过对于广大的乡镇地区居民而言,大家的存款基本都在50万元以内,而不论是农商行还是农信社,都属于正规的金融机构,其存款是受《存款保险条例》保障的,所以在50万元以内的资金,根本无需担心安全。
那超过50万元呢,其实超过50万元也不必多虑,虽然农商行/农信社的实力不及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但其经营也是相对稳健的,我国70年多年的信用社历史,发生破产倒闭的至今也就只有一家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仅从概率上来说,也是极低,因此无需多虑。
综上来看,农商行与农信社还是相对安全的,存款不用过于担心!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